提起奇石收藏普天之下多数人会不以为然:石头既不能当钱花,又不能用来当房产做抵押,摆弄那玩意儿有啥好处呢? 奇石遭遇尴尬是由于它既无瓷器、玉器那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显赫,也无书画、古董那样备受投资者追捧的人气。
嘿嘿,还别说,凡是有点文化的人多多少少能看出点什么。所以,玩石人称这能看出些谐趣的过程是发现艺术。 那么,何谓赏玩艺术呢?人可以有尊姓大名往来于世上,奇石岂能没有名分蒙尘于世间。 多姿异彩的奇石,之所以被部分文人贤达、平民百姓津津乐道,其中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名堂。
赏玩艺术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自然雨雕风蚀形成的形态作品;二是人为附加创作(赏析、命名、装饰、摆设)产生的人文行为。 一件完整的奇石作品,其观赏价值能否得到观赏者的认可,发现者的人为创作不可小瞧。奇石作为艺术客观存在的实体,须要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挖掘它、反映它存在的内容和性质,奇石才有生命,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发现行为可视为赏玩艺术的动化技能,既然赏玩艺术是指发现者人为附加的创作意识,那么,对自然形成的奇石姑且不要对它谴一责十要求过高。 奇石的天然造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现者的思维方法和洞察能力是可以随着文化知识的补充以及欣赏品位的提高得到升华。发现者相互间鉴赏能力不同等对待赏玩艺术的理解也不对乘,像演小品,表演出色的一定是对生活感受认识最深的。
赏玩过程中,有的人由于知识储备丰厚无须代劳上乘之物便可发现到手,而有的人需要引导提示方可顿然醒悟,为什么差距这样大呢?是由于知识储备不够量化造成的。说到知识的量化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会是储备而不是储存呢?储备是学习知识多领域的聚合,是用来防止一念之差导致失败的予备;储存则不同,它是学习知识某方面的沉淀,“又红又专”,专而不可多能。
例如,某件藏品从发现到后来的命名、配座、陈设、文字赏析之所以赢得叫好,说明发现者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嘛,拿捏到位,眼到心随。 有时发现者搜肠刮肚往往还不行,需要借助别人掌眼才能进一步悟出名堂,奇石的“名分”才能蔬果分类对号如座,说明发现者知识储存比较局限,晓得吃饭活命,不知还会患病。 收藏奇石注意力总是投向更好的,但是必须储备足够的知识用来以防万一。
捣鼓奇石有别于其他谐趣,技艺不俗要看发现者综合素质是否过硬,程咬金干仗三扳斧,成败在此一举,上火来气,乱挖抓,哪那行呢!经营奇石缺乏对市场综合调研分析:七瓦渣八瓦渣,不信撇不上一瓦渣,丢中一瓦渣,叫钱罐子爆开个花,误打误撞的事万万使不得呀!
像某些“奇石”表现实在小器,便想方设法用人为附加手段来弥补拔高,岂不是银样蜡枪头徒有其表假扮高档?有的“奇石”则空如皮囊,却虚张声势,故弄玄虚想当然的粉饰伪发现,极尽夸大之能事乐而此不疲,岂不是无病呻吟折磨人?赏玩艺术代表发现者对奇石原始艺术的认知态度,发现与想象要尽可能的符合客观实际,人为附加创作(细节)更要不折不扣地为奇石服务,游离主题之风万万不可助长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