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地矿科技助理 于 2019-11-21 12:45 编辑
从游山玩水谈起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人们就会想到提高精神生活的享受。游山玩水——离开家门,外出观光,游览名胜古迹,寻访名山大川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各地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参加旅游的人们日益增多。 人们在畅游之余,颇有大开眼界、增长见识的感触。借他山片石,为我所用,对促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历史上不少政治家、科学家、史学家……的成就,差不多都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在一起。后者也就是游山玩水,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旅游吧! 地质旅行并非游山玩水 对于研究或考查地质、地理、生物、水利或其他科学目的的“游山玩水”,严格地说,并非人们常说的旅游。特别是对地质工作者的野外旅行来说,则另有其称呼,名之曰“地质旅行”。说得清楚一些,就是以旅行手段进行地质考察的一项业务性活动。 当然,以地质旅行方式考查地质时,不可能对山水地质的特征了解得十分详尽,但是很有必要。比如说,一位即使很有经验的地质学家,初到某地,在缺乏任何地质资料情况下要开展工作,也必须先作一次走马观花式的旅行,熟悉一下那里的地势起伏、山川分布、岩石露头、植被覆盖、气候特点乃至当地的经济情况、交通条件等等,这是为下一步开展调研工作进行物质和思想准备所必需的。 看看山容水貌,概略地了解一些地质情况,这样的“游山玩水”通常也被称为地质旅行。因为这种旅行并不是单纯地出于雅兴或好奇,而是地质工作者联系自己的专业、随时随地增进自己见识的一种好机会。 ▲地学夏令营 与此类似,老师们率领中学生开展地学夏令营活动,到野外去,边走边讲,引导青少年初步了解若干地质矿产知识。这样的路线踏勘,寓科学于旅游之中,也是一种地质旅行。 地质旅行并非地质普查和勘探 正式的野外地质工作(即矿产地质勘查),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作初步的地质调查研究,简称普查。它的任务是根据规范在地质调查基础上,达到某种目的,比如找寻矿产、发现地下水或确定构造部位(特别是勘探石油所需要的)的线索,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以便有的放矢。后期的工作,是在选定某个有意义的矿产地后,深入进行地质工作,通过打钻、挖槽,揭示矿体(或其他项目)的形态、范围、含矿性等等,为正式开采矿体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这一阶段的工作,简称为勘探。所以普查和勘探是正式野外地质工作的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重要步骤,每一位地质工作者都必须掌握。 ▲外面是这样 地质旅行与地学研究的关系 古人有所谓“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说的是在旅游中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或专题研究的能力,并称之为“游学”。推而广之,地质旅行与学术研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然,在近代地质学尚未问世的时候,有意识地作地质旅行的学者是不存在的,不过,在他们“宦游”或“游学”的过程中,搜集到有关地质科学的一鳞半爪,并进而予以记叙或论述的事例则是常见的。也许可以这样认为:这些古代学者的片言只语,也算是地质旅行的萌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