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查看: 1566|回复: 0

90年前轰动国际地质学界的大发现,成就了包头这家企业的传奇!

[复制链接]

2563

主题

2746

帖子

957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76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9-12-13 11: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遥远的天际,向内蒙古高原眺望,在阴山山脉的南麓、黄河的北岸,铮铮铁骨搭建而成的一座钢铁群阵,仿若巨大无比的磐石岿然屹立。


如今,包钢集团内外绿树如茵。

1954年,作为国家在“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全国8万多名创业者汇聚北疆戈壁,以大无畏的豪迈气概,风餐露宿,手推肩扛,建设包钢。

风雨六十五年,当红色的铁流从崭新的高炉中奔涌而出映红天际,那一刻,包钢在中国冶金史上刻下了新的里程碑,内蒙古“手无寸铁”的历史也宣告终结。

风雨六十五载,包钢不仅对中国钢铁工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神山醒来蓝图初现

白云鄂博一词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神山。千百年来,神山究竟富饶在哪里?神奇在哪里?成为祖先留给后代的一个谜。然而,丁道衡的铁锤,敲开的了这座宝山神奇莫测的大门。

90年前这个轰动国际地质学界的重大发现,成就了内蒙古钢铁事业后来发展的传奇。

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工业是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改变我国经济的落后面貌,党中央开始规划我国工业蓝图,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白云鄂博因其丰富的铁矿资源,成为关注的重点。于是,建设以包头为代表的三大钢铁工业基地,成为“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布局的重要一环。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的重工业部决定在包头地区建设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已经82岁的原包钢党委办公室主任葛桂林回忆,当时建设包钢,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包头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另一方面在于包头独特的资源优势。1953年4月23日,重工业部钢铁管理局批示成立包钢筹备组。包钢筹备组工作一段时间后改名为“五四钢铁公司”筹备处,在全国范围召集人员并号召人们参与到国家重点冶金项目的建设中来。1954年5月1日,“五四钢铁公司”筹备处更名为“重工业部钢铁管理局包头钢铁公司”。

荒滩上的大胆想象

在跟随调派到包钢的领导刘耀宗工作过程中,葛桂林无数次听到要把包头建设成为德国的鲁尔区。葛桂林说:“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区,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我虽然不知道鲁尔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但在领导的描绘中,我对眼前的戈壁荒滩充满了想象。”

只有大胆的想象,才有神奇的未来。包头档案馆记载,1955年12月,苏联提交了包钢初步设计方案八十八卷,1956年国务院批准苏联提交的“包钢初步设计任务书”,同意包钢按年产300万吨的规模一次建成。

1957年,包钢进入大规模全面建设阶段。1957年2月27日,包钢白云鄂博铁矿正式成立,鞍钢又调配了大批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支援矿山建设,“包头冶金建设总公司”20000多人开进包钢建设工地。

1957年7月25日,是包钢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包钢厂区建设工程开工典礼”仪式在包头昆都仑河西岸的段家梁厂区工地举行。1958年包钢一号高炉也破土动工。

包钢的建设曾遭遇了现实困难。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的社论,号召全国给包钢以大力支持。原包钢总经理张国忠清晰地记着1958年从鞍钢来支援包钢建设时的情景:昏黄的天空中,不时飞起来的黄沙扑打着脸颊,远处低矮的平房、狭窄的马路以及寥寥无几的行人。

我们是双翼的神马

“米饭里边半碗沙,帐篷门前狼站岗”、“白毛风使劲地嘶叫狂奔,把砂石搅得像雪花一样飞舞”、“没有房子睡帐篷,一觉醒来一被子沙”……这些当年留下的诗句,清晰地记录了建设者们生活的环境。1958年从河南南阳来到包钢耐火厂工地工作的包钢职工赵洪俭回忆,初来包头大家不知沙尘暴的厉害,把衣服晒在屋外,结果大风一来衣服都上了天。夜里爬出工棚解个手,在风沙弥漫中愣是转悠了一宿才找回到工棚。

然而,除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包钢建设遇到的技术难题在世界冶金史上也是罕见的。白云鄂博矿石中含有10%的氟和5.5%-6.1%的稀土,前者为钢铁冶炼的有害元素,后者则是世界都短缺的宝贵资源,都需要做工艺上的考虑,这是前所未见的特殊情况;加上矿区水源短缺,选矿厂只能建在厂区,这对于钢铁厂的布局非常不利;从黄河取水炼钢,又面临水质浑浊的难题……

面对环境的折磨、神山的考验,包钢的创业者们用一种乐观和无畏的精神来面对,把艰辛化为前进的动力。

原包钢一号高炉荣誉炉长刘志祥接受采访时曾说,钢铁工人们日夜奋战,挥汗在高温的高炉前,为了补充体液,他们喝的都是加了盐的汽水。包头市派出医务人员到工地服务,市总工会和青年团组织职工们参加义务劳动。那样的场景定格在1959年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前夕。

1959年9月26日,红色的铁流奔涌而出,多少泪水在笑靥如花的脸上滚动。

二十天后,周总理特地飞临包钢,为内蒙古的首座高炉正式出铁剪彩。

10月16日,在那个不平凡的时刻,周总理的神情格外凝重庄严,剪刀咔嚓一声,红绸落地,火红的铁流飞泻而出,不但中国冶金史刻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内蒙古“手无寸铁”的历史也宣告终结。

包钢人谨记总理的嘱托,建设的脚步没有因出铁的成功和光荣稍有延迟。随后就立下了第二年“五一”出钢的军令状。

1960年5月1日凌晨4点,草原的夜色正浓,“五一出钢了”的欢呼声震撼在遥远的天际,包钢人再次创造奇迹。

在包钢退休职工邓永芝的家中,一直珍藏着1960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为包钢平炉出钢剪彩时的照片。这张照片记录了共和国发展的一个关键时刻,但是只有当时的炼钢工人知道,邓永芝就是见证者之一。

1960年4月30日,邓永芝突然接到领导通知,让她试装,为明天出钢剪彩做准备。5月1日清晨,换上鲜艳的蒙古袍,平生第一次穿上高跟鞋,邓永芝一下子成为钢厂最靓丽的女孩。当领导把红绸递到她的手中,邓永芝走到临时搭建起的大台子上时,紧张得手心全是汗,特别是乌兰夫主席来到她的身边,那种紧张是她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火红岁月延续至今

包钢的诞生不仅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典范,更充满了与那个火红年代一样的火热激情。葛桂林说:“加入稀土的钢铁是坚韧无比的,而熔铸了钢魂的企业和人,更是不可战胜的。包钢人在冶炼钢铁的过程中更完成了对自身队伍的锻造,此后几代包钢人发扬优良传统,不懈推动着包钢向前发展。”

如今的包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包钢股份”、“北方稀土”两个上市公司,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现代企业集团,成为我国战略要塞的重要钢铁工业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入选“亚洲品牌500强”。

2018年钢产量跃上1500万吨大关,营业收入实现871亿元,创历史新高。2019年1-5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6.23亿元,同比增加23.6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02亿元,同比增加3.52亿元,扭亏增盈战果持续扩大,为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迈进新时代,包钢作为自治区的工业龙头企业,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引下,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打造成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钢铁企业典范,以良好的生态形象,为打造碧水、净土、蓝天的包头,为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赵永峰,李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