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质作家助力地方旅游扶贫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特约记者 王国甫
借在绥阳双河洞旅游地学文化村编辑地质文学《杜鹃花》之机,近日,贵州省地矿局地质文联的编辑、作家一行17人与当地村镇干部开展座谈,为做实旅游地学精准扶贫项目、“双河旅游100+”活动支招。 绥阳双河洞旅游地学文化村是贵州省地矿局、贵州地质学会和地方政府携手服务贵州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脱贫攻坚“旅游地学+”的新模式,是在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创建的全国首个旅游地学文化“园中村”。该村自2018年底建成后,镇政府为引客留客,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倡导实施“双河旅游100+”活动,即到双河洞景区旅游住农家客栈每天食宿费用100元,进景区门票打折,参观旅游地学等双河洞外景点免费等优惠措施。方案出台后得到了辖区内村民的积极响应,很快就有26家农户对自家房屋进行装修改造,打造成颇具浓郁民族民俗风情的农家客栈,但因基础设施不完备,经营理念模糊,“+”的内容单调,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对此,座谈会上,编辑、作家们在分析了当地旅游资源、优惠措施优势后,与当地政府达成六项吸引游客留住游人的共识。一是抓紧改善交通、住宿、环境等基础设施,以强大的硬件实力和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知名度,增大景区美誉度;三是进一步增加地质元素,让旅游插上地学科普的翅膀,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四是加强旅游知识培训,树立发展旅游自信心,使每个村民都成为旅游地学的讲解员;五是提升和拓展旅游产业品牌,增强服务意识,以优质服务留住游客;六是丰富“双河旅游100+”中“+”的内容,以特色产业、特色旅游商品满足不同喜好游客的需求,增加村民收入。此外,编辑、作家们还对正在创建的温泉镇旅游地学文化特色小镇地质遗迹、人文景观、民族风情、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和提升拓展,旅游规划的纬度、高度、深度以及融合性、长远性、人本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特色打造、文化挖掘、立体宣传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期间,贵州地质文联还在绥阳县双河洞旅游地学文化村举行了地质文学《杜鹃花》杂志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并进行了文学创作采风。短短几天时间,编辑、作家们和当地的乡村诗人们创作了一大批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散文、绘画、摄影等体裁文学艺术作品,为扩大景区社会知名度,做实旅游地学精准扶贫项目、“双河旅游100+”活动尽一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