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 刘启文报道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力促农业绿色高效、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稳定增收、脱贫成果稳固。”4月15日,西宁市湟中县县长赵冬在湟中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赵东在报告中指出,2020年湟中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格落实《湟中县抗疫情保增收防返贫十八条措施》等,健全完善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机制,整合涉农资金6.9亿元,统筹实施农村饮水工程补短、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等项目,用好用活防贫基金,有效化解脱贫户和边缘户返贫风险。落实好产业扶贫项目风险防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产业保”作用,最大限度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安排资金5000万元精准帮扶城镇低收入群体;大力推行“8+消费扶贫”模式,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强化扶贫资产监管,提升使用效益,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住建部定点扶贫,健全长效协作机制,努力放大帮扶效应。抓好扶贫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查漏补缺,确保顺利通过全国脱贫攻坚普查。 做优农业特色产业,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认真落实农业保险和涉农补贴政策,建设高标准农田9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3万亩,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牢牢把握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政策机遇,扩量提效特色产业,建立青稞生产基地1.9万亩,巩固扩大马铃薯、露地蔬菜、油菜等6个万亩生产基地。加快小南川生态养殖园区建设,改扩建规模养殖基地10个,建成饲用玉米基地1000亩,落实好恢复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政策,保障市场供应。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加大对大宋、弘大等油菜籽加工企业扶持力度,建设西纳川冷链物流交易配送中心,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面积23万亩。 打造乡村宜居环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加快“百乡千村”示范工程,抓好7个省市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实施2个贫困村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再建38个高原美丽乡村,改善1500户农民居住条件。建成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3个、生活垃圾中转站72座,启动田家寨和拦隆口地区污水处理工作,加快多巴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敷设农村污水管网38公里。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力争改造农村卫生厕所1.9万余座。有效遏制“天价彩礼”、薄养厚葬、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减轻群众“人情”负担。 赵东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主攻方向,全面落实224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管理运营好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不断增加农民资产性收益。发挥好互助资金作用,落实好“530”扶贫贴息贷款,解决群众发展产业融资难问题。不折不扣地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草原生态奖补等各类惠农政策,持续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 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及时推送企业用工信息,力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4亿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