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上午,嵊州市通源乡白雁坑村“地质文化村”授牌仪式在云雾缭绕的西白山麓举行。 几年前,地质勘查部门来到平均海拔800米、处于会稽山西白山山腰处的山村,发现其山坡沟谷有大面积堆叠的岩块分布,是典型的崩塌堆积地貌,岩块之间错落生长着上千棵古香榧树,形成如水墨画卷般的“巨石榧林”景观,属于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中的山体崩塌遗迹景观亚类。 通过资料收集和野外踏勘的形式,相关部门完成了对白雁坑村周边重点区域的地质调查,共确定37个遗迹调查点,总勘查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初步判断,地质遗迹是由于火山喷发作用和后期崩塌等地质作用形成的较为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 2013年,通源乡申报建设地质公园,经相关专家实地踏看后,认为建设条件不足,但打造“地质文化村”的概念被首次提出。自此,白雁坑村以地质环境保护、地质文化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被确定下来。2014年7月,白雁坑村全面启动地质文化村建设,将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特色农产品生产、地质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融为一体,致力于建设成为“有文可读”“有声可听”“有物可看”“有品可尝”的地质文化村。 去年11月,经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实地调査和深入研究,嵊州市通源乡白雁坑村被命名为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地质文化传播与特色旅游资源于一体、致富一方百姓的新型乡村。 高山湿地、崩塌遗迹、万年巨石阵、千年香榧树,白雁坑村呈现出“石中有榧、榧中有村”的独特韵味,地质文化村的建设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发展机遇。去年5月,村民洪小赛利用自家的宅基地建造了一家民宿,一年下来,算上食宿以及香榧和茶园的销售收入,家庭年收入达30万元,是过去的好几倍。“因为地质文化特色的发现,使我们这个高山之上的乡村远近闻名,游客不绝。”在昨天的授牌仪式上,洪小赛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