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记者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当前全省已进入汛期,贵州省将在加强日常防灾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因极端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 贵州地质环境十分脆弱,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截止目前,全省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0833处,威胁131.6万人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479亿元。 据介绍,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4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65万元,均为小型地质灾害。 进入第二季度以来,全省降水量320~68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各地区降水偏多1~2成。 降雨量预报:毕节市西部降水量320~400毫米;毕节市东部、遵义市西部、贵阳市北部、六盘水市北部和黔南州北部总降水量400~500毫米;遵义市东部、铜仁市大部、贵阳市南部、黔南州中部、六盘水市南部、黔西南大部和黔东南北部总降水量500~600毫米;省内其余地区600~680毫米。 根据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结合2020年4~6月份降雨量趋势预测和总降雨量与地质环境条件综合分析判别,地质灾害发生区主要分布于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黔东南州、毕节市南部、黔西南州北部及东部、黔南州东部及西部等地,其余地区均为地质灾害一般发生区,除降雨外,还应注意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省自然资源厅针对第二季度防治工作提出建议: (一)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及早对下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密切关注强降雨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化,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二)严格落实各项防灾措施 突出重点区域,对山地斜坡附近群众聚居区、切坡建房宅基地区域、公路铁路沿线、矿山开采区域、旅游景区、学校、医院等特殊区域开展隐患排查,做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要及时关注,深入分析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实时把握隐患点的动态变化,确保防灾工作有的放矢。 (三)切实做好避险工作 对存在地灾隐患的地方要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按照“一点一案”的原则,逐点发放“两卡一案”,加大紧急避险演练力度。重视高位崩塌、远程滑坡等地质灾害。继续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切实提高人民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我省已建立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作用,重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工作。加快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会商、协同预警、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响应机制。 (五)强化在建工程防灾工作 联合和协调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避开危险区域。尤其注意矿山、公路、铁路、建房切坡等在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 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