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在盐城召开,中共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致辞。 顾名筛 摄 中新网盐城9月28日电(顾名筛)9月28日,距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不到3个月时间,海内外200多位专家学者聚首江苏盐城,共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共谋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良策。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标识在江苏盐城发布。 顾名筛 摄 当天,2019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在盐城召开。本次会议集“会”“展”“赛”于一体,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世界前沿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打造国际社会在候鸟迁飞与滨海湿地保护领域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高地。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开发银行、湿地公约组织、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等知名国际组织及机构的负责人及代表参加会议。荷兰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荷兰皇家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的迁飞鸟类专家特尼斯·皮耶斯马教授,亚洲开发银行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局局长兼首席合规官严友钟在会上作了主旨演讲。相关专家学者还就“盐城在全球滨海湿地保护的国际领导力展望”和“黄(渤)渤海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话题开展了高峰对话。
会议同期举办了国际观鸟装备展览会。 顾名筛 摄 “湿地是大自然对盐城最深情的馈赠,也是盐城最宝贵的家底。”中共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说,近年来,盐城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力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筑牢湿地生态安全屏障,盐城黄海湿地的普遍价值和完整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盐城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既树立了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标杆,也为全球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现实可借鉴的“盐城范本”。 戴源表示,期待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放大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效应,探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最优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实践,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路径,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动黄海湿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和谐遗产地,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更多盐城力量。 当天的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标识和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标识正式发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