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renzhi211 于 2019-1-7 18:36 编辑
徐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依据城市的地质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定,即以“地质资源保障与地质环境安全”两大重点部署地质调查工作,从基础地质、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综合研究、信息系统这5 个层面上展开,设置地质结构调查与区域稳定性评价、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应急水源地评价、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开发适宜性评价、地质景观资源调查与地质公园规划、岩溶地质调查与岩溶塌陷防治、地下采空区调查与工程建设风险评价、水土环境调查与生态安全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及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 9 个专题研究:
1、地质结构调查与区域稳定性评价
围绕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及区域稳定性等方面开展调查,查明基底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地层岩性及空间分布特征,查明活动性断裂的类型、活动强度及空间展布,查明隐伏岩溶区上覆古河道分布及所形成砂土的展布特征。在以往第四纪地质研究基础上,建立第四系结构与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模式,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使具有时空分布特征的地质数据得到直观形象的展现,并为地质资源调查及地质环境调查提供基础资料。
2、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应急水源地评价
围绕水资源应急保障及诱发岩溶塌陷的水动力条件展开调查工作,查明拟作为应急供水的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资源赋存状况,查明隐伏岩溶区岩溶水的补径排条件。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建立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煤矿矿坑排水及塌陷对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流场、水质的影响,结合城市供水规划进行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评价。
3、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开发适宜性评价
围绕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展开调查工作,查明地下 50 m 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查明软土、砂土、岩溶、采空区等不良工程地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从城市建设角度评价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层次进行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提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建议。
4、地质景观资源调查与地质公园规划
围绕地质遗迹及山体资源展开调查,查明地质景观资源的分布、类型、规模与景观特征、保存与保护现状,查明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景观资源的破坏程度,从地质景观资源的科学性、美学性、科普性及可开发性等方面进行地质景观资源评价。结合旅游规划,进行地质公园建设可行性评价。
5、岩溶地质调查与岩溶塌陷防治
围绕岩溶塌陷诱发的 3 大要素展开调查,查明岩溶发育特征及岩溶塌陷现状、上覆第四纪土层结构特征、岩溶水开采及水位演变特征,研究岩溶塌陷与岩溶发育程度、上覆土层岩性、岩溶水水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6、地下采空区调查与工程建设风险评价
围绕贾汪、九里、闸河及利国煤田展开调查工作,查明煤矿采空区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空塌陷时空演变及其危害,构建采空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在采空区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采空塌陷风险性评价,提出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7、水土环境调查与生态安全评价
围绕地下水及土壤环境展开调查,查明土壤、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存在的主要环境地球化学问题。以农田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开展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重要农业规划区水土环境适宜性区划评价,为水土污染防治、耕地质量管护、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8、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系统分析城市资源禀赋与环境本底,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和探索。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是以相关资源、环境要素为主要限制因素,确定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对象,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水土污染、地质环境等单要素承载力基础上,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从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角度,结合徐州城市规划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对策建议。
9、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
利用 GIS 的三维空间建模技术和大型数据库技术实现对所有信息的标准化存储,集中管理,同时基于海量数据库开发地质信息的开发应用平台,进而通过硬件配套建立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采用系统工程、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原型法等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以先进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开放性、易维护性及可扩展性等为开发原则,实现系统的标准化、可视化、网络化、集成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