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查看: 27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人大代表姚顺武:建议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复制链接]

2563

主题

2746

帖子

957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78

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5 12:1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地质灾害具有长期性、突发性、隐蔽性和破坏性强等特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我们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一、基本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全国约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8万处,威胁约1800万人。2019年底,安徽省有地质灾害隐患3988处,威胁13526户48174人,隐患点数仅占全国的1.3%,威胁人口不足全国的0.5%,地质灾害具有规模小、分布散、危害大的特点,属地质灾害一般发育省份。
  安徽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区、大别山区,黄山市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区域。根据今年汛前调查,我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395处(约占全省的36%),威胁4237户1.4万人(约占全省的30%)。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超过7成威胁人数在10人以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组织编制了《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018-2020)》,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不断健全。省级层面,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形成了以人为本、科学防治、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市级层面,成立了市防治地质灾害领导组和突发应急指挥部,健全市、区县、乡镇、村组、监测员五级群测群防体系,实现群测群防体系全覆盖。区县层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完善汛期值守、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等制度,做到分片包干、重心下沉。乡村层面,落实乡镇、村、自然资源和规划所、专业技术人员“四位一体”协同管理,逐点明确责任人,逐户发放“两卡一表”,确保预警到户、包保到人。
  二、存在的问题
  1、现行的地质灾害险情标准与灾情标准不匹配。一个威胁300人的中型地质灾害险情隐患点(威胁人口100-500人的为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灾害时,即时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员伤亡,就有可能成为特大型的灾情,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标准严重不匹配。从我市、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威胁人口在500人以下的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其稳定性差、迫切需要治理,治理费用地方财政又难以承担。
  2、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仍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地主要通过落实区县级政府防灾主体责任,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靠的是行政手段,科技在其中的作用很微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系统不完善,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简便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二是地质灾害预警的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地方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只考虑了的降雨趋势,而没有考虑地质环境背景因素,预警的针对性不强,有的地区连地质灾害预警软件都没有,直接引用气象的预警结果作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三是地质灾害监测手段比较原始。目前使用的监测设备主要有裂缝报警器、伸缩仪等,技术含量低、可靠性差,而专业监测设备成本高、安装复杂、还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只能在个别点上示范。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没有一个统一的防护标准。
  三、意见和建议
  1. 扩大中央财政对地质灾害治理补助范围。中央财政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分配有二种方式:一是通过切块给予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省份定额补助;二是通过申报项目的形式给予资金。
  重庆、湖北、贵州、陕西、西藏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省份由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的轻重,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确定。
  项目申报方面,中央财政只对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进行补助(特大型地质灾害包括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指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指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通过这种方式,2012年我市成功争取专项资金1020万元(休宁县五城镇阳台滑坡500万元,歙县北岸镇金竹岭520万元)。
  因此建议:按照灾情标准人口数的10-15倍标准,调整地质灾害险情分级标准,使之与地质灾害灾情标准相匹配,扩大中央财政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补助范围。
  2. 依靠科技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地质灾害防御系统。通过收集地质灾害点数据,运用北斗卫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设全国统一的集监测数据智能采集、自动分析和即时发送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综合防御系统,各级政府根据管理权限,在系统中使用本地数据,上报相关信息;二是开发简单实用的监测仪器。组织国内专业科研院所和企业机构,利用地质灾害识别、监测等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研究推广一些简单便捷、经济实用的监测仪器;三是制定统一的地质灾害防护标准。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规模、威胁范围和对象,研究制定相应的防护标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标准化管理;四是探索人工智能实时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建设。以现有地质灾害警系统为基础,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灾害预测预警模型,结合已有和实时的监测数据,实时对面和点上的地质灾害预警等级进行智能预测,提升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