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查看: 28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五年,四川20万人搬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

[复制链接]

2563

主题

2746

帖子

957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78

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12 23:1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川在线记者 寇敏芳
坐在新家的阳台上,喝着新茶,看着临溪河静静流过。蒲江县西来镇铜鼓村1组村民王龙高,心底满满的幸福。“终于不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能住进这么漂亮的小区,以前根本不敢想!”
王龙高是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和王龙高一样,“十三五”期间,四川已有54946户近20万人告别了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老屋,搬进小区住进新房。
四川地域面积广,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加之频繁地震活动及“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等强震持久影响,造成大量山体震裂松动,不仅次生地质灾害频发,也为后期滑坡、泥石流灾害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源。
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三五”期间,省自然资源厅坚持以保护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始终坚持将“汛前、汛中、汛后”和“雨前、雨中、雨后”的隐患“三查”制度贯穿年度防灾工作始终,确保了点位排查常态化、集中排查专业化、区域排查科技化。依靠专职监测队伍,加密开展地灾隐患点巡查监测,为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健全完善“群专结合”、“人技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为成功避险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部署开展自动化专业监测,试点开展区域变形监测,补足人防“短板”,全面提升了地质灾害隐患监测覆盖面和精细度,并以地震灾区为重点,充分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深入推进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纵深发展。
“十三五”以来,四川已累计投入中央、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96亿元,大力实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原则,采取分散安置、集中安置、自主安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已查明的险情重、治理难度大、治理成本高的地质灾害实施避险搬迁安置,使近20万受威胁群众远离地质灾害威胁,过上幸福的新生活。同时,对威胁县城、集镇、学校、聚居点等人口相对密集区及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的119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选取技术经济合理、施工可行的工程构建物,控制、约束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危害。对危险害较大、但治理措施简易且治理费用相对较低的202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清危、支挡、截排水、主被动防护或排导等简易工程措施予以排危除险。
与此同时,我省抓科技防灾,探索人技结合防灾之路,在全国率先启动了6千余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自动化专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按照每个地质灾害易发县不少于4名专业技术人员、1辆车的标准,督促各地落实地勘队伍近200支、技术人员700余名、越野车200余辆,驻守一线提供防灾技术支撑服务,弥补基层防灾技术力量薄弱短板;进一步健全省、市、县、乡、村、组、点七级防灾责任体系,不断压紧5万余名防灾人员防灾责任,实现了预案覆盖率、群测群防网络覆盖率和隐患告知率“三个100%”目标。
为打通地质灾害防治的最后一公里,“十三五”期间,省自然资源厅还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及防灾避险演练近20万场次,地质灾害防灾(监测)责任人、专职监测员、受威胁群众、在校学生以及在建工地相关人员参与培训演练人数高达600余万人次,极大地提升了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识灾、防灾、避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
强化主动预防避让,结合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及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强化落实“主动避让、提前避让和预防避让”刚性要求,有效减低因灾伤亡。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全省各地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302起,避免了13892人可能的因灾伤亡。
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