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查看: 36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地质保障

[复制链接]

2563

主题

2746

帖子

957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78

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16:3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组书记 局长 郭轲

近年来,河南省地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突出“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市场”工作导向,在大局中找定位,在全局中谋作为,发挥地质工作先行性和基础性作用,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省地矿局作为国家地方地质工作体系的重要力量,是全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地质勘查队伍。职工总数18144人,其中在职职工8819人、离退休人员 9325人。局属20个正处级事业单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846人,其中具有教授级高工职称227人、高级职称1053人、中级职称2100人。
郭轲(左一)在桐柏老湾金矿指导工作
勇于担当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河南是矿产资源大省、地质工作大省。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局上下以“三光荣”擦亮初心,用宽肩膀担起使命,完成了全省90%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重点成矿区、重要经济区、重大问题区和工程建设区建设提供地学支撑。实施国内外地质勘查项目1000余项,探明了一大批矿产地,达到大型及以上规模的66处,新升级了一批资源量,金413吨、银5100吨、钼728万吨、铅锌210万吨、钒280万吨、铝土矿2.6亿吨、天然碱8800万吨、芒硝9600万吨、石墨3600万吨、萤石1300万吨、煤328亿吨等,探获省内首个大型锂矿和中型锡矿,取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显著的找矿成果,也是河南省地矿局找矿成果最为丰硕的十年,先后7次入选中国地质学会十大找矿成果和中国矿业十大新闻。
这些成果的取得,使金城灵宝、碱都桐柏、钼都栾川等资源型城市和多个危机矿山重焕生机,受到了部省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为服务河南能源转型发展,完成了全省18个省辖市的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查明河南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家底”良好,浅层地热能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5亿吨,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115亿吨。
善于担当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河南是“国人粮仓”,又处于京津冀生态廊道的要冲。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部地区崛起新高地。建设中原城市群,打造“绿色河南”,这为地质工作转型提出了新课题。河南省地矿局以高度的政治担当,主动对接18个地市,探索提供一揽子地质服务方案。
落实省部会商成果,实施了郑州市城市地质调查,查明规划建设区的地下空间、地热、地下水资源、土地等资源状况,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助力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印发了《关于支持洛阳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的意见》,从六个方面支持洛阳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开展其他城市重大地质安全、应急水源地勘查,以及地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等工作,支撑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完成全省12万平方千米农业地质调查,查明土地质量总体良好,98.97%为绿色耕地,确认“中原粮仓”是“安全粮仓”、“绿色粮仓”;推进富硒农业产业化,制定了河南省富硒土壤标准,实施了“洛阳市伊洛盆地硒资源调查”等重点项目,授予永城小麦、伊川小米等富硒农产品品牌,提升了现代农业价值链;牵头实施“河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使河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处于全国前列,得到了生态环境部、国家详查办的肯定。
组织实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65项,完成“桐柏-大别山-伏牛山生态保护修复调查”以及“伏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片区多要素本底调查”工作。完成全省36个县(区)地质灾害调查,覆盖面积5.6万平方千米;实施重大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60个。永城采煤塌陷区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变昔日的采煤坑为新的休闲景区,成为全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示范项目。
先后完成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2个世界级地质公园,郑州黄河等7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林州红旗渠等6个省级地质公园的规划、申报和地质遗迹保护研究工作。在豫东、豫北水质型缺水区以及豫西缺水山区,找到清洁安全饮水。特别是在长期缺水的嵩县石场村,打出优质高产水井,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
河南省地矿局治理后的河南永城日月湖矿山公园
敢于担当
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新篇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河南省地矿局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实施了黄河流域综合地质调查,参与沿黄流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本底调查和沿黄流域土壤、地下水、小流域污染调查评价与修复治理。
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提出城乡优质集中饮用水源地、应急(后备)水源地综合利用方案。开展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服务国家层面的黄河干流保护与治理规划。
开展了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等工作,在基本查明河南省黄淮海平原地下水污染特征和水质型缺水区分布范围的基础上,为24个市、县规划了29个大型洁净地下水源地;建立了水质型缺水区洁净地下水勘查与供水模式;建立了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河南)数据库,为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开展全省环境地质基本问题调查与研究、黄河下游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等,首次从地学角度评价了黄河悬河稳定性,确定了黄河悬河不稳定段,以及黄河影响带宽度等数据,为下一步环境治理和恢复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甘于担当
为高质量发展境外合作提供引领
河南省委文件明确省地矿局为“境外资源合作牵头单位”。
河南省地矿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务实推进境外资源勘查开发合作,并走在了全国地勘行业前列,先后实施境外地质项目100余项,探明大型、特大型矿产地13处。其中,在几内亚探明铝土矿48亿吨,是国内探明铝土矿储量的2倍,并入选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荣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坦桑尼亚探明金金属量超过50吨、优质石墨矿资源量1000万吨;在尼日利亚探明国内稀缺的特大型铌钽矿。
河南省地矿局依托重大找矿成果,与中国铝业、中电投、洛钼集团、河南国际集团等合作,为中资企业建设境外资源基地,提供及时、精准的服务。
河南省地矿局还积极筹划和推进“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项目建设,该项目已列入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名单,为国内矿业及关联产业到海外开展合作打下基础;承担了中国政府援建的“恩戈罗世界地质公园”项目,开创了中国援助非洲项目的新途径。河南省地矿局为中国地勘单位走出去做出了示范,树起了一面旗帜。
精于担当
为转型发展提供地质科技支撑
河南省地矿局把提升创新能力作为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的立身之本、谋事之基,突出创新引领,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河南省地矿局先后承担了1项国家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建成“自然资源部贵金属分析与勘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地质遥感中心”“河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等1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近五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8项,省部级奖共5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31项,制定国家和省级标准、规范10余项。
河南省地矿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地球深部进军”指示精神,与中国地质大学建成栾川矿集区产学研基地,与地科院资源所等单位合作,组织实施小秦岭深部深地钻探计划,开展小秦岭-崤山-熊耳山、桐柏山、南阳盆地及周边等深部矿产资源整装勘查,为拓展找矿空间提供重要依据;设立“青年地质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年轻技术人员自主选题开展科研工作,释放创新创造实践潜能。
奋进新时代,中原会更出彩。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黄河战略,给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河南省地矿局领导班子将坚持政治统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论述,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把作用履行好,把队伍带好,把事业发展好,实现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河南省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再立新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