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能干什么
评估“过去”
对过去的发展效率和模式进行评估,思考为适应“新常态”应该进行哪些调整?如何处理好“量”和“质”的关系。随着城镇化和工业推进,新常态的发展要求推动城市发展从“量”的扩张到“量质并举”新阶段(十三五期间,全国城市的建设步伐趋缓,软的管理需求明显)。“增量”是为了优化空间资源的利用结构(建设用地指标的投放、固定资产投资的领域等)。“提质”是为了更高效的发展,以最快的速度走出土地财政。 提效“现在” 受制于行政管理体制,“条块”穿插式的现状决定了在市县层面,“书记、市县长”成为最大甚至是唯一的协调和决策者。 “市县长不在家,事就不好办”;“会议多、领导累、风险大”。 这些协调工作,本是应该有一套相对成体系的规章制度来完成,而不是一次次的政府常务会,尤其是在各种建设项目落地前,问题更集中。 “分管建设的副市长协调不了环保,分管环保的副市长协调不了国土”。 “矛盾最少的一张图”(不能做到最好、但要避免最差):清晰准确的部门利益落到地上,让部门事权从墙上规章变成地上的“多条空间边界线”,减少交叉,分清权责,提高效率。 引领“未来” 一是“管”,该管的管死;二是“用”,能用的用好。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到最合适的地方。 管:也是政府工作职责之一。一是生态红线、基本农田、基本林地等这些国家重点督查的东西;二是战略空间的保值、增值,土地也是国有资产。 用:很多地方,大量的新农村建设建成了“空房子”,农村空置的宅基地问题,是否流转?流转多少量?一是透射农民的权益问题,二是农村都没了,“乡愁”怎么记得住。 避免:“目标不明干劲大、思路不清办法多”。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框架
四梁八柱,即“五级三类四体系” “四梁”=“四体系”,共同构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规划运行方面的四个子体系:规划编制审批体系、规划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八柱”是从规划层级和内容类型方面,把国土空间规划分为“五级三类”。 “五级”是从纵向对应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分别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要按照五级规划一层一层编,有的地方区域比较小,可以将市、县级规划与乡镇级规划合并编制。 “三类”则是指规划的类型,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
以县级为例展示其国土空间规划成果: 1)建立了一套技术方法:以规土两规合一为基础,突出县域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和纲领性,发挥对全域空间资源统筹管理的综合平台作用。 以县域总体规划为统领,构建“1+N”空间规划体系,采取“同步编制、同步上报、同步审批、同步实施”的编制方式,全面统一各业务部门的相关规划。 从规划期限、规划目标、规划内容等方面理顺“多规”关系,形成一本规划。
县域总体规划蓝图: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资源保护为前提,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和功能优化,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规协同”的全域空间规划“一张图”,作为实施空间资源管理的综合平台。
2)建立了统筹发展与保护的控制线体系,体现了底线思维,优化了空间格局 划定:明确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划分。
无缝对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
优化三类空间格局:划定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落实了主体功能区划。
结束语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即通过对空间资源的紧约束,去倒逼发展方式的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即通过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效益,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是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即强调以人为本,在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为人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供给和生态产品,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舒适的环境、宜人的气候等;是高水平治理的需要,就是在时间维度对空间进行治理管控,及时调整和解决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不平衡、不匹配的问题。 文章来源 测绘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