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平安是福”,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就有这样一群以“守护人民利益”为己任的福星——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信息服务团队。
从2011年“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获评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到2016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发布,2017年“基于智能互联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创新及应用”荣获局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再到2018年参与编写的《地质灾害防治和相关生态保护修复的考虑建议》得到国家领导层的充分肯定,自2003年成立以来,该团队扎根于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和信息化建设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先后研发各类信息系统20余套,检查集成成果资料3000余套,记录调查数据30余万条。
是什么支撑他们一路走来?是边远山区孩子们纯净的眼神,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区老乡期盼的目光,是与基层干部紧握的双手,更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屹立于心中的共同信仰。多年来,团队一直努力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上下求索。2012年,他们从零开始,探索开展陕西镇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示范,一步步地将云平台、智能手机、二维码扫描、地灾地图等新技术方法引入地质灾害防治,先后10余次设计、加工、改造监测设备。功夫不负有心人,示范工作终于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创建了地质灾害管理支撑层级化、数据采集智能化、监测手段多样化、预警预报及时化、信息服务一体化的综合防治“五化”模式。
支撑他们一路走来的,还有团队为提高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研究水平而贡献力量的坚定斗志。2014年,局党组对地质调查工作做出重大调整,团队负责人李媛不顾大病初愈,毅然承担起了“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首席专家的重任。在她的带领和感召下,团队把灾区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基层管理者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示范到“五化”模式创建,从数据库建设到防治规划编写,从汶川地震到舟曲泥石流、白格滑坡等一系列重大灾害应急支撑服务,经受住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成长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优秀团队,成长为一支靠得住、顶得上、能打硬仗的专业队伍。
回首过往,他们的成长史也是一曲弘扬“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新时代地质文化的生动赞歌。歌中有多次累趴在工作一线的尹春荣,有主动请缨赶赴芦山地震灾区参与救灾的韩冰,有坚持完成野外工作后才奔赴医院看望父亲的佟彬,有连年幼的孩子发烧生病都无暇照顾的张艳玲,有因被马蜂蜇伤而从半山坡滚下来拍拍身上的尘土仍继续工作的房浩,有为解决在线调查精度不足的瓶颈沿着1公里长的小路来回走了20多趟的杨旭东……
我们相信,这首歌还将继续唱下去,唱得更加嘹亮、更加动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信息服务团队将以无上的忠诚、无畏的勇气、无穷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奋斗不息。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