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查看: 1553|回复: 0

地质灾害防治的“恩施探索”

[复制链接]

2563

主题

2746

帖子

957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76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1-4-12 13: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媒体记者 曾维明 通讯员 黄保华 黄世楚


去年,恩施市屯堡乡地质灾害监测员陈光明出名了,他成功预报沙子坝地质灾害,获得干群称赞。


我州地质地貌特殊,地质灾害易发多发,是湖北省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最严重地区之一。全州共有地质灾害点2400余处,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去年,我州地质灾害频发多发,较往年呈灾害发生次数多、损失大、后果严重态势。


我州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和地质灾害“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作用,“人防+技防”,成功预报多起地质灾害,最大程度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群测群防,2500余名监测员守护2400余处地质灾害点


4月1日,在恩施市屯堡乡,地质灾害监测员陈光明斜挎背包,手拿卷尺,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巡逻。


去年7月17日,陈光明例行监测地灾隐患点时,发现险情迹象及时上报,为1339名群众安全撤离赢得了宝贵时间。当沙子坝滑坡来袭时,所有人员已转移至安全地带,无一人伤亡。


去年6月19日10时,咸丰县黄金洞乡金洞寺村恩咸大道道路内侧山体出现多条裂缝,受威胁群众紧急撤离避让。9天后,约20万立方米山体先后两次发生滑坡。由于预警、处置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2016年6月,咸丰县唐崖集镇遭遇多次强降雨袭击,当地村民周某等人发现桂花村九组总体积46万立方米的滑坡体威胁集镇安全。当地紧急疏散转移群众,实现成功避险。


2016年6月19日,鹤峰县容美镇容美村东街省道内侧滑坡体后缘拉裂变形,多处发生塌滑。该滑坡地处城区,威胁到28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险情最早由当地两名居民发现并上报。


……


和陈光明一样,地质灾害监测员行走在大山深处。


我州2500余名地质灾害监测员守护着2400余个地质灾害点。


州地灾防治中心主任邓玉平介绍,我州着力构建全员参与的群测群防体系,强化政府主导,推进部门联动,发动全员参与。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为目标,发动全社会人员参与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以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基点,通过主题宣传、发放避灾明白卡、屋场会等形式,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到群测群防体系中来。据统计,去年,我州成功预报地灾57起,避免经济损失约3200万元,紧急避让转移5300余人,避免了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科学处置地质灾害


在恩施州,地质灾害防治“四位一体”被频繁提及。“四位一体”是指地质灾害防治中,由乡镇政府、村、乡镇国土资源所和恩施地质环境保护站“四位一体”协同管理的地灾防治一体化模式,采取划定网格、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实施分片包干、重心下沉的网格管理方式。


去年7月3日,巴东县官渡口镇巫峡口村村民向子荣发现桐子树湾(小地名)村级公路出现裂缝,便迅速报告给地灾专管员。地灾专管员认为有山体滑坡征兆,便立即向官渡口镇政府和国土资源所报告险情,同时将险情上报到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接到险情报告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排湖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专家,官渡口镇政府、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及村级地灾专管员赶赴现场查勘。“这两户应马上撤离。”县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副主任向险锋当即建议。


随后,桐子树湾地质变形加剧,地灾监测员向莉每天来回奔波在监测点上。7月19日凌晨6时,出现第一次滑坡;7月26日,出现第二次滑坡。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督察宋涛介绍,虽然桐子树湾滑坡发生得很突然,但通过“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机制,采取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应对,提前预警,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不仅是巴东,我州八县市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四位一体”网格化体系,明晰地质灾害防治网格管理职责,将责任人、管理员、协管员、专管员全部纳入气象预警信息接收对象。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发布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视频,营造良好氛围。2020年,我州各县市共开展乡镇级地灾演练25次,“屋场式”小型演练和培训165次,培训乡镇、村组干部和监测人员45人次,参加演练人员及培训人员达2.6万余人次,干群防灾减灾避灾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我州纳入地质灾害“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的地灾点有2457处。各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组织专业技术单位开展巡查、排查、核查和调查,及时认定隐患点,并纳入“四位一体”防灾管理体系,助力地灾防治处置更加科学高效。


科技支撑,地质灾害防治的“恩施探索”


群测群防、“四位一体”地灾防治管理体系成为我州地灾防治的有益探索,除依靠人工群防群控,科技支撑也是地灾防治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州,许多地质灾害点都开始利用各种重力、位移、水压等设备进行监测。”邓玉平介绍,这些设备对成功预报地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巴东黄土坡滑坡地下隧洞野外地质灾害科研基地,一系列原位试验与监测设施,为解决三峡库区及类同条件下巨型涉水滑坡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自来水厂滑坡点两处裂缝扩大!”巴东县信陵镇网格员上传地灾隐患点现场图片及语音材料时,500公里外的武汉立即获悉这一信息。同时,巴东、恩施州地灾防控人员也同步掌握这一情况。实现灾害信息“千里传音”的,是湖北省研发的地质环境信息化服务平台。


在恩施州数千个地灾隐患点,裂缝计、泥位计、雨量计等自动化监测设备组成了自动化监测系统。位于巴东县黄土坡的一台全自动雨量计,不仅可随时监测雨量,还可随时将数据传送至数据中心,以供巴东县进行整体分析研判。


同时,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和北斗通信技术,我州还在部分地灾隐患点山体上安装高精度定位终端,可实时感知山体位移值,达到预设的阈值后,进行预警预报。


“有些高精度定位终端安装在运营商网络信号未覆盖的地方,这时利用北斗系统的短报文通信技术,就能实现监测信息的实时回传。”邓玉平介绍。


除科技支撑,技术支撑同样是地灾防治的重要一环。我州建立汛期驻守和技术服务队伍,向群众宣传地灾防治和临灾应急处置常识。


“近年来,我州逐渐形成‘人防为主、技术支撑、群专结合、创新驱动’的地灾防治‘恩施探索’。”邓玉平表示,恩施州把地灾防治工作作为“生命工程”,着力强化“科技是地灾防治第一手段”的新思维,强化“技防”新支点。


【来源:恩施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