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日照12月25日电(胡洪林)如何突破传统审计模式的方法和思路,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地处鲁南的日照市审计局探索地理信息技术在政府投资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的运用,收到良好效果。 近年来,日照市审计局“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初步构建起以规范标准的数据采集处理体系为基础,以高效便捷的分析平台为支撑,以开放多元的方法体系为核心的大数据审计体系。审计人员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化被动为主动,从“盲人摸象”到准确“把脉开方”,为打造智慧审计新模式发挥了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运用三维建模、激光雷达技术,扎紧投资审计“笼子。该局积极探索无人机倾斜测绘技术、实景三维建模技术、arcgis平面叠加等地理信息技术在投资审计中的运用,将一维审计拓展到三维审计,提高了投资审计工作效率,很多过去用手工方式难以核查的问题己不再是审计工作的难点。 例如,在某填海造地项目审计中,中介机构给出的评估结果填海土石方总量为1133.4万立方米,石方量为710.23万立方米,估值为5.89亿元。审计人员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只用2小时就对填海区域完成了测绘,得到8000多张高清图片,同时利用高程提取软件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规避了现有建筑物对测绘的影响,得到准确的填海地面地形图,通过空间方量计算,审减土石方总量86.57万立方米,审减石方量407.95万立方米,最终该项目审减投资额1.9亿元。 运用无人机测绘、平面遥感影像合成技术,织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天网”。市审计局立足虚拟、海量的大数据环境,在审计实践中研究出一套使用坐标导入、地理校准、图片配准等功能将获取的文字图片资料转化为数字图层的方法,解决了过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无法定量分析和取证难的局面,工作效率提升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消除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监督盲区,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今年对当地两个镇开展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审计人员利用平面遥感影像合成技术,用1-2天的时间就对一个镇街道的土地、林业、水资源等各类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分析,审计共发现侵占基本农田、侵占林地、违法建设等问题481个,涉及土地面积6492亩;发现土地闲置、未批先建、土地投资强度低地块23个,涉及土地面积1145亩;发现沿河畜禽养殖、黑臭水体、主要河道水质持续下降等问题,并督促所在镇给予重视解决。 来源: 人民网
|